我們需要你的聲音!
如果你是彩虹邨居民或任何人希望提出你的想法,請立即電郵或IG DM我們!
我們目前並沒有保育彩虹邨的「最佳方案」,因為這需要更多相關的持份者之間的討論,才能得出更持平的可行想法。儘管在香港談論活化公共屋邨可能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但在英國等地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及健全的保育框架。我們又能從中汲取哪些想法呢?
這個「創意庫」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與本地的歷史建築專家、建築師,分享他們在此議題上的觀點。我們同時也徵求了兩位彩虹邨居民的意見,以了解他們對於這個地方價值的獨到見解。
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png)
‘’ 讓每個人的參與成為地方的溫度 ‘’
一口設計工作室, 共同創辦人及創作總監; 國際引導者協會國際引導師認證
梅詩華
基於您在多個社區進行公眾參與的經驗,您對那些表現出強烈歸屬感的居民有何觀察?
說到社區重建,我們應從居民的參與中收集哪些關鍵資訊?
在彩虹邨,街道的命名是由居民發起的。您認為居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積極地參與社區的建設?
此為英文的翻譯版本,請參考原文以獲取最準確的意思。
在我 們與不同社區互動的經驗中,發現展現出最強烈歸屬感的居民,通常是那些擁有深刻個人經歷、他們會用多種方式去參與社區之中,並會從中獲得身心的益處。這些多元的參與方式包括了解並參與社區現狀的討論,以及共同創造新點子、為他人共同設計解決方案。公民參與的程度越高,他們對地方的正面歸屬感也會越強烈。這種歸屬感不僅來自於對社區的情感連結,更源於他們在塑造社區未來過程中的積極貢獻與成就感。
說到社區重建,我認為仔細辨識居民的情感依附與實際需求至關重要。如居民參與能涵蓋廣泛年齡層,將有助於建立一個能夠承受漫長重建過程的韌性社區網絡。對於一些居民,特別是長者來說,要他們想像未來10到15年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壓力。然而,將他們與年輕一代連結起來,可以促進他們分享對周圍環境的珍貴記憶,並將社區的歷史傳承給年輕人。這種方式將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未來空間的實際需求。公眾參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大家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計劃,使每個人都能想像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並在重塑難忘的地點和開發新的社交空間中擁有參與感。這種協作不僅能增強社區的凝聚力,也能確保重建計劃更 具包容性與可持續性。
社區參與可以涵蓋共同創造與共同設計兩大方式,可以讓不同類型的居民都能參與其中。我們可從重建規劃的初始階段開始說起,這包括共同設計功能、美感、名稱和身份認同。這些都可以通過一個由協調員和設計師組成的輔助團隊來實現。另一方面,共同創造也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通過收集當下的物件來合作創作未來的公共藝術品,或是共同設計未來空間的家具、標誌和信箱。然而,除了從居民參與中產出成果外,更重要的是考慮這種參與的實際影響。有效的參與應是鼓勵居民持續的投入,因而活動必須與當地背景相連結,展現對參與者的尊重,並創造真正的影響,即實質上的改善。這不僅僅是一次與居民展開對話的單一活動,而是可以精心設計的一種可持續解決方案,延續社區的精神。

‘’ 建築特色、集體回憶及社區網絡,是最難以重塑的。 ‘’
古蹟保育建築師//
《香港探古》創辦人
黃洪銓
根據您在古蹟研究和保育的經驗,彩虹邨有哪些特質更為突出?
如果我們需要評估彩虹邨作為歷史建築的價值,我們應如何從社會角度解讀其價值?
您認為保護或保育公共房屋的挑戰是什麼?
它是一個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最高獎項的項目——以低成本建造容納大量人口的住宅,也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擁有充滿60年代原始風貌的商店街。近年來,遊客頻繁到訪彩虹邨,並經常出現在社交媒體平台和影片中,已是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彩虹邨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其迷人的色彩搭配和和諧的遊樂場背景中,還體現在不同大廈與公共空間之間的得宜規劃上。這是一個獲居民高度認同的和諧社區。
古蹟價值包含多個方面,例如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等。屋邨的社會價值可以體現在居民的集體記憶和其高度認同感、居民與商舖之間的社區網絡、屋邨中發生的社會事件,如本地還是國際名人居住或到訪,以及其在社交媒體和流行文化中的形象和對海外的影響。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屋邨的社會價值,反映了其在社區和文化層面的重要性。
在重建時,我們可以考慮保留其顏色配搭、樹木、空間形態,甚至建築師的原有設計意圖。我們的建議是保留停車場、天台遊樂場以及低座建築,並將高座建築重建成更高的大廈,這個做法可以保持大廈之間的距離和現有的空間形態。屋邨的價值在於整體規劃,而非單一建築,因此很難零碎地保留每一件歷史建築,但我相信未來世代可以通過上述方式理解彩虹邨整體的價值。
此為英文的翻譯版本,請參考原文以獲取最準確的意思。

‘’ 我們不僅僅為我們這一代,也是為未來世代而去保育。 ‘’
前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會長
吳韻怡
為什麼我們應該開始考慮保育現代主義建築,即使許多現代主義建築仍依舊存在?
您認為歷史古蹟的保護在城市重建中扮演什麼角色?
鑒於您將柴灣工廠大廈成功轉化為公共房屋的經驗,若我們保留一棟或多棟長型大廈,您對其可發揮的用途有何想法?
同樣的問題可能在50到100年前被問及戰前的唐樓,而如今我們對它們的珍視也遠超過去。我們應為未來的世代保留去這些歷史建築,而不僅僅是為現今的一代。
它們應在作為當地社區的標誌性地標或街道景觀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展現地方特色。它們不應被忽視,而應在城市重建中得到尊重。
將其用於住宅用途或其他類似功能會更為理想。任何用途能夠對歷史建築結構造成最小干預,都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此為英文的翻譯版本,請參考原文以獲取最準確的意思。